“意会”——肆读郭西元作品《霞光》

霞光 2023年作
霞
光
读
画
编者按:所谓“意会而不能言传者”众,科学主义者谓其曰“中国文化之大缺陷”,而生活在其中的我们,该如何看待,此番读郭西元作品之人,建议我以“意会”二字来统摄这一番读画历程,问其何故?其对曰:“郭先生癸卯至甲辰之初,多写意,且这次读郭先生的画,又历当下之大变革,有能言与不能言者,不如以寥寥数语,会一会郭先生这寥寥数笔,不知文意能否赶上这笔意……”
霞光
肆读
意
会
2023年过去之后,有人期望,在2024年能等来霞光。
何处有霞光?何处不霞光。
或者郭西元先生所说得霞光是——“登高先见霞光,行早便得菩提”。

霞光(局部)石壁佛像
看看那三个面目不清的登临人,虽无耳口却见神态:中间带笠人静观,安详;左面的侧目仰面,自得;未登顶的仰头,倒也未必急切。因为他们要观的霞光,早就是山上这些千年的佛、菩萨们看了无数遍的。佛因为大,因此画了些面目,神态却还是不清楚的,麦积山的?云冈的?还是龙门的?无所谓。只是你要知道,这整座山,已经笼罩在霞光之中。

霞光(局部)登临人
我辈读画人,乃至画画人,少有能上得了这山上,被后人摹刻的。作为登山者的我辈,大多在这大佛面前是面目不清的,但至少此时此刻,我辈的生活是那样的鲜活,依然可以在这山道上追逐着霞光。
我们看佛,可以侧目睥睨,可以盘膝静悟,当然,更多地还是仰头瞻望,毕竟,多数人连那三个人的境界都到不了。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如今你已经很难在这个时代,找到这一个值得观看的景点,却只有寥寥数人的登临了。)
三个人的山,三种人的山,或者还有没有画出来的更多的人,都在期待这片2024年的霞光,这个时代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