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会”——陆读郭西元作品《远瞻》
远瞻 2023年作
远
瞻
读
画
编者按:所谓“意会而不能言传者”众,科学主义者谓其曰“中国文化之大缺陷”,而生活在其中的我们,该如何看待,此番读郭西元作品之人,建议我以“意会”二字来统摄这一番读画历程,问其何故?其对曰:“郭先生癸卯至甲辰之初,多写意,且这次读郭先生的画,又历当下之大变革,有能言与不能言者,不如以寥寥数语,会一会郭先生这寥寥数笔,不知文意能否赶上这笔意……”
远瞻
陆读
意
会
我是没办法不喜欢这只猿猴的,至少在经历了夜巡的“疯癫”之后。
猿脸、猿眼,猿耳、猿口,再加上那把连鬓而下鬃毛,实在是人模人样,甚至已经过人多矣。瞋视,倾听,扁嘴,息鼻,连带着花白的胸前鬃毛,实在是个有修行的。
夜巡的“闲人”带着的是尘世的微光,跪坐的猿猴看到的未必不是时代的晨曦。
于是,郭先生用“禅”。
当年百丈禅师讲法,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我于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
师云:“汝但问。”
老人便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
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我已免脱野狐身。住在山后。乞师依亡僧礼烧送。”
次日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人不解,师带众人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斋后按送亡僧礼火化。
录上这一段“野狐禅”的典故,只为与诸位聊开,望诸位不吝赐教。
当今时代,所谓野干者,登堂入室者众以,而郭先生有此戏笔,写此野猿一头,其笔意已有“过人”之处。多少人正襟危坐,也坐不出这段禅意,多少人抬头望天,也只能是坐井之观。于是才明白,这只猿猴的不易。
抬眼,自持,极目画外才能远瞻天下,癸卯之末,郭先生以此意赠好友,赠时代,赠岁月,岂止在”远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