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术动态>郭西元画展开幕式暨“郭西元书画艺术研讨会”纪要

郭西元画展开幕式暨“郭西元书画艺术研讨会”纪要


2006年3月20日下午,郭西元画展开幕式暨“郭西元书画艺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研讨会由中国美术馆理论部主任陈履生主持。与会嘉宾有:中国画研究院原院长著名画家刘勃舒,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美术》杂志主编王仲,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梁江,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员会秘书长孙克,中国艺术研究院原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王镛,北京大学艺术系主任丁宁,《美术观察》副主编李一,《美术》杂志编委李人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力忠,《荣宝斋》杂志主编唐辉,北京画院院长助理王志纯,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杭春晓,以及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和画家家乡山东等地专程赶来的各级领导和书画界同仁、记者等各界人士一百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陈履生大家齐聚一堂,出席郭西元书画艺术研讨会,下面请大家发言。
刘勃舒:郭西元现在肩负教学和办学院的工作。在深圳这个地方.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办艺术教育,他对艺术的信息、产品、教育、绘画、理论等方面都深有体会。郭西元他不只画一种东西,他在多方面探索,他的画很有思想,特别他对文人画作了一番认真研究。整体上我感觉画面非常宁静,如苍鹰松树这幅画,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精品,这个要力度、要技术、要功夫、有难度。我看他许多小幅的画比较随意性,非常生动,非常流畅,非常熟练,进入到艺术的比较高的境界,这些画拿到什么时候都可以站得住。他年龄不算大,有点大家气派啊!
邵大箴:我在为郭西元写的文章里我用的一个词,是文人画的“原形态”,什么是“原形态”呢,就是按照原来文人画的方法来画画,在这里面下功夫、作文章,郭西元就是一个”原形态”的文人画家。他是从临摹入手学文人画,学齐白石、陈大 羽、以及梁楷、徐渭、八大山人、扬州画派等,他就是学习那种形态,学习它的意境,在里面发挥自己的个性,完成自己的创造。我觉得郭西元这个展览给我一种启示,就是中国画道路是非常广阔的,文人画这个道路,文人画的观念或技巧,文人画这条道路是可以继续走下去的,但走下去难度很大。正是因为有其难度,我们更要保护它、维护它,要尊重和支持这些艺术家们的探索,这样.文人画的传统才不会丢失,才会继续发扬光大。
孙克:西元在深圳这样一个商业化的地方搞文人画创作,很有意义,看他的画的确是感到有文人画的传统精神。我觉得郭西元这个画展,文人画还是把握得比较好,他还是照着齐白石、潘天寿这条文人画的路子去走,还有自己的创新,是一个好的文人画家。因为他也受过现代的艺术教育,他有写实的能力、写生的能力、中间又受大羽先生大写意的影响.但有他自己的风格,他的个性。他的花鸟画处理得很有意境,很独特,处理得简练之中透着秀气,他的多方面的修养是很深的。今天在这个社会之中,物质条件非常丰裕.郭西元这样坚持努力多年,最后达到这样的高度,这是我们中国画或者文人画的幸事,也证明中国的写意画艺术,前程是光明的。
王仲:郭西元非常勤于理论探讨,对于当今艺术界的思潮非常关心,从他发表的一些观点可以看到,郭西元先生非常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立精神和中国知识分子自己的文化立场。西元的大写意是从齐白石、陈大羽一脉下来,但很有自己的特点西元的作品用笔比较简练,用墨也比较节省,画面是在淡墨中找变化,不张扬、内敛,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非常广泛的传统文化修养。
我认为对西元这种年龄、这样的修养、这样很好功底的大写意画家来讲,似乎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写意本身在当今也应该给自己提出更多、更高的任务,从样式到表达的世界物象的范围,都应该扩大,比清供图一类的作品,要更广阔。西元先生想抒发丰富思想的感情也应该在现实世界中去找到更多的事物依托。西元有非常鲜明的非常正确的文化立场.我期望西元先生在大写意上应该更有作为。
刘曦林:郭西元是传统文脉的继承者、传统文化的欣赏者、守护者、发扬者,这条路没有走完,他可以在诗书画印方面再继续往前走。郭西元60岁办一个展览,已经显示出60岁的郭西元已经具有相当深厚的学养了,特别是具有书画印的全面修养。文人画还得往前走,路子很多,只要抒发自我内在真诚的情感,那就可以了。
刘龙庭:郭西元先生的探索值得年轻一代的画家珍视,郭西元在文人画里,下了很大的功夫,已经具备了文人画的基本要素了,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了。西元有些山水画,画的比花鸟还有味道,尺幅虽然不大,很有意境。那幅《山中一夜雨》,画面就很美,具有独到之处。
王镛:西元的画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不俗。他的画新,画外有画,格调比较高。画画,我觉得首先要靠人品,没有人品的话,什么也画不好。文人画这么深厚的传统,必须得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你才能真正挖掘它的真髓。
丁宁:郭西元同志是深圳的一个画家,去走文人画的这么一条道路是很有自己的觉悟的,他是很有灵气的画家,他的画很有文气,这是一种高的境界。
李一:现在很多画家能够在书法、绘画或篆刻三者之间能够突出一个来,就很不容易了,郭西元是书法、绘画、篆刻这三个方面兼擅的画家,就是说多方面去探索,都取得了成就,应该向他祝贺。
赵力忠:看郭先生的画,非常的欣赏,他把中国的一些线、笔墨,品悟得非常的到位,他其中的一张画也就是那么十几笔,味道非常浓,他把中国传统的东西能够表达得这样淋漓尽致,画出了自己的面貌。
李人毅:郭先生有点儿象一个“守土抗战”的勇士,坚守在中国画的阵地上。能够静下心为来为把传统的文人画继承下来尽心倾力,具有战士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杭春晓:第一、郭先生的画实际上给近代由海派兴起的大写意花鸟画退了火气,往文人气息里面靠拢:第二、郭先生的画从”景“到“境“,既有现实场景又不离文人画的精神;第三、他对湿笔的运用,在中国画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唐辉:这个展览很成功,从表现手段上,是传统“文人画”的笔墨。但他对当代意识是深有研究的,比如《一帘幽梦》,垂下来的帘子很有现代感。他的画骨力是藏在清淡秀雅之间的,可以看出来郭先生的一种胸怀,这条路他走对了,而且也会越走越好。
梁江:郭先生的画是文人画,是传统的文人画,是从董其昌这个路下来的文人画,郭先生在深圳,坚守中国传统文化,这种立场是基于他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知,然后进行非常理性的选择,这点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实践、这种坚守是带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已经超越了他的作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