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往事(四)
艺苑往事(四)
编者按
郭西元先生数十年来坚守文人画之阵地。中国的文人画,“诗、书、画、印”的功夫皆不可少,而诗文犹不可缺。画家之文,并非仅是画上的娱兴遣怀之语,更有论世事、谈古今、抒胸臆之言。今将郭西元先生近年来数十篇文章进行整理,其中颇有可读之言。
悟 2016年作
勿求脱太早
我师从陈大羽先生学画,老师帮助制定各阶段计划,读书、写字、临画、刻印,时间既久,难免跳入先生“樊篱”,作品貌似老师,自己很着急。有次和老师谈及此事,老师说勿求脱太早,并建议临吴昌硕、赵之谦,还可临汉印……当时,有种理论叫“打进去”“打出来”;即下功夫,学其一家,“打”进门去,之后再下功夫博学多样,“打”出门来,正如少林功夫。理论容易理解,但现实却难。谈及当时很“红”的几家,不少人自西画入手,不必研习笔墨,而直接追求画面效果,老师也幽了一默,说这些人“聪明”,不需入门便可。
大约1978年,浙江举办潘天寿的个人展,我被潘老的笔墨所折服。当时站在展厅,深深感到潘天寿笔墨的震撼力,弄不懂具有什么样的智慧和功力才能画出这样具有扛鼎之力的线来。看到吴昌硕题语“天惊地怪见落笔”,确有天惊地怪之叹。后又见吴昌硕曾担心潘天寿“求脱太早”的文章,觉有开悟之感。风格是自然形成的,如有风格,何必去求,如无风格求也无用,求来之“脱”并非真脱。纵观美术史,有求脱而不脱者,有不求脱而脱者,有说不脱而实脱者,亦有说脱而实不脱者。
(···未完待续···)
发表于《中国书画报》 2013年第34期
郭西元
丙戌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被誉为『原生态的文人画家』。
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四十余部、论文集五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郭西元画集》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教学片《郭西元大写意花鸟画技法》。
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六十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二零一七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由深圳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品全部由深圳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