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题款问题十议(四)
中国画题款问题十议(四)
编者按
《回归中国 郭西元文集》,收录近年郭先生论著,其中的画论、教育与文化论述,颇有可读处,彰显郭先生的士人风范。论述亦多与当下中华文化复兴之大势相契合,文章虽为早年所写,而今读来却有“先见”之感。
七、名款的艺术
宋徽宗的名款“天下一人”,形式耐人寻味;八大的名款有更独特处,其将“八大山人”四字连题或成“哭之”或成“笑之”,有“哭笑不得”之喻;他的兄弟“牛石慧'也是将三字连题,成为“生不拜君”等等,以表达对清人统治的不满,如此具有内涵的个性化名款,对于今日崇尚所谓“现代”者,似乎更值得借鉴。
石涛是题款的高手,他的一本画语录大多自题画上来。如其题一幅渴笔山水“似董非董,似米非米,雨过秋山,光生如洗,今人古人,谁师谁体,但出但入,凭翻笔底”,诗、书、画、理皆妙;他在画论方面的建树影响几代人,连认为“笔墨等于零”的那位吴先生也不能不佩服。石涛擅长题,其书法也是或隶、或行,字行错落有致,极具形式美感。
八、扬州八怪的题款
扬州八怪大都在题款上有建树:
金冬心诗文好,加之其独特的“漆书”,面目奇特。他有一套十二开“明贤诗文册”,每开密密麻麻题近千字,塞满画面大部,远看似山、似树、似云,妙趣横生。题梅花“山僧送米,乞我墨海游戏......”、题荷“荷花开了,银塘悄悄,新凉早,碧翅蜻蜓多少......”极清新;
郑板桥也极擅题款,他用那个“六分半书”长题、短跋信手拈来,有的题满竹竿间隙、有的题于怪石之上、有的题在兰、竹之间,变化多端。其诗文也有禅机,一首纤夫曲“船中人被名利牵,岸上人牵利名船,江水滔滔流不尽,问君辛苦到何年”,我曾以此为题画纤夫图,画岸上纤夫拉纤、船中读书人乘船,并跋曰“此郑板桥之纤夫曲也,写尽人世之无奈,数年前余写此,为识者赏,今又写之,时光荏苒,余不觉也辛苦几载矣。”自己调侃,无论是乘船或拉纤,皆难免名利之累,余画画亦如是,奈何?此画多有识者,一画再画,先后竟画十数幅。
(···未完待续···)
甲午年(2014年)四月于深圳木石山房
发表于《艺术沙龙》(2014年第2期)
郭西元
丙戌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被誉为『原生态的文人画家』。
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四十余部、论文集五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郭西元画集》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教学片《郭西元大写意花鸟画技法》。
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六十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二零一七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由深圳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品全部由深圳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