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体会“慢”的哲学(一)
入蜀,体会“慢”的哲学(一)
编者按
《回归中国 郭西元文集》,收录近年郭先生论著,其中的画论、教育与文化论述,颇有可读处,彰显郭先生的士人风范。论述亦多与当下中华文化复兴之大势相契合,文章虽为早年所写,而今读来却有“先见”之感。
入蜀,体会“慢的”哲学,我从“快”的深圳过去,感觉更加强烈。看到成都人宣传自己的城市要用“慢”来品味,感慨万千!
三五知己泡一壶茶,漫无边际地神聊它半天;或在林下看鸟、池畔赏鱼;或窗外听雨、山上观云……啊,“了然绝世事,此地云悠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我记起来这些句子。
噢,从那个有名的汉赋第一人司马相如开始,在古蜀的路上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高适、卢照邻、李商隐、苏东坡、陆游、黄庭坚......这队伍浩浩荡荡,各有佳作,好一个“自古诗人例到蜀”!
诗仙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振聋发聩!唉,他还写到了地震--“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我一下想到,人该怎么样活着?啊,原来可以这样生活!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不了!?”……
或许这是一个只有诗才能回答的问题,可是,现在我们已经没有诗了!
我无法知道,大唐帝国,除了政治、经济、科技的骄人成就之外,如何成就了那么多诗人?
(···未完待续···)
《艺术沙龙》2015年第3期
郭西元
丙戌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被誉为『原生态的文人画家』。
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四十余部、论文集五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郭西元画集》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教学片《郭西元大写意花鸟画技法》。
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六十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二零一七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由深圳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品全部由深圳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