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体会“慢”的哲学(二)
入蜀,体会“慢”的哲学(二)
编者按
《回归中国 郭西元文集》,收录近年郭先生论著,其中的画论、教育与文化论述,颇有可读处,彰显郭先生的士人风范。论述亦多与当下中华文化复兴之大势相契合,文章虽为早年所写,而今读来却有“先见”之感。
在杜甫草堂,我问——这就是“为秋风所破”的茅屋吗?“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卷凤卧几诗客;先生也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我无法知道他们仅仅靠写诗,竟然生活的如此悠然自得!在今天,你如果只会写诗,恐怕……
这就是今天没有诗的原因了!
在我的同乡诸葛亮(山东诸城人)的武侯祠,我找到了那有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恻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能不能说,不审势,即“快、慢”皆误呢?
我在想,在我们被时间追逐得透不过气来的今日,怎么样才能慢下来,从脚步到心灵。如果说,“快”需要能力,而“慢”却需要智慧!
在成都宽窄巷,据说有一家传统花生糖店,产品极受欢迎,可是,他们每天只卖个把小时的货就收摊,去晚了就买不到,只好等第二天再来。我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在金钱、物欲膨胀的今日,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小小花生糖店的意义?它起码在提醒我们,该如何静下心来,在赚钱之外,别忘记生命自身的价值。
我说不清那斑驳残缺的青砖墙、长满青草的灰瓦屋、那吱扭一声推开的破旧木门......里,到底隐藏着什么,但是我知道,这些让我挪不开脚步!
啊,久违了——慢!让我们慢慢地品位生活、慢慢地体悟生活、慢慢地领悟生活的诗意。
乙未年(2015年)六月 发表于
《艺术沙龙》2015年第3期
郭西元
丙戌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被誉为『原生态的文人画家』。
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四十余部、论文集五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郭西元画集》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教学片《郭西元大写意花鸟画技法》。
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六十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二零一七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由深圳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品全部由深圳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