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北宋(一)
回望北宋(一)
编者按
《回归中国 郭西元文集》,收录近年郭先生论著,其中的画论、教育与文化论述,颇有可读处,彰显郭先生的士人风范。论述亦多与当下中华文化复兴之大势相契合,文章虽为早年所写,而今读来却有“先见”之感。
行吟 2016年作
2015年是张择端诞辰930周年,由张择端的家乡诸城的政府和企业出面举办了纪念展览和学术研讨,名曰“回望北宋”。好一个“回望”! 这“回望”二字有耐寻味处。 近百余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被”学会了“遥望、眺望……”,我们伸长了脖子“遥望”——遥望西方、眺望美国……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我们慢慢开始了“回望”,回望我们自己的祖先留下的遗产。这一“回望”不要紧,我们的不少同胞发现,就艺术而论,我们不比“遥望”了很久的那个欧洲差,更不用说近年经常“眺望”的那个美国!这才认识到当年老毕加索说给张大千的一番话,并非客套,而是事实!——原来“欧洲没有艺术”!限于篇幅,在这里我不想就西画入侵中国后的倒霉现状展开讨论,话题还是回到我的老乡——张择端的纪念展览上来。
见所见 闻所闻 2012年作
张择端(1085—1145),字正道,琅琊东武(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任画院(翰林)待诏,工界画,尤擅舟车、城郭、街道、楼观、屋宇、市肆、车马,刻画精到、形象生动,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画作传世。 张择端画艺高超,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该画描写北宋都城汴梁清明时节的景象,画图从农村展开一直画到市集,画家举重若轻,纳极其繁杂的景物于画中,画卷描绘各种人物六七百人,马、驴等各类牲畜百余匹,大小不同船只三十余艘,各类楼宇、房屋三四十栋,各种车辆二三十辆,各种树木近百余棵……人物熙熙攘攘——骑马的、挑担的、推车的、赶驴的、坐轿的、观景的、街头卖艺的、江湖郎中、算命先生、行脚僧人……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街道两边有茶楼、酒馆、作坊、脚店、当铺……内中又各有生意;道路两旁又有地摊,各类“乱摆卖”应有尽有,一直摆到虹桥两侧的人行道上,卖杂货、卖小吃门类齐全。有的有固定的棚屋、有的只撑起临时的遮阳伞、有的就直接摆在道旁,只是没有看到当时北宋汴梁的“城管”,可能当时市政还没有这个管理门类。
(···未完待续···)
发表于《中国书画报》(2015年第七十六期)
发表于《张择端诞辰九百三十周年纪念展文集》(2015年九月版)
郭西元
丙戌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被誉为『原生态的文人画家』。
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四十余部、论文集五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郭西元画集》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教学片《郭西元大写意花鸟画技法》。
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六十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二零一七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由深圳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品全部由深圳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