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西元谈艺>面对董其昌我们该想些什么(四)

面对董其昌我们该想些什么(四)

面对董其昌我们该想些什么(四)

深圳西元文化 2024年07月10日 07:28 广东

编者按

      数十年来,郭西元教授读书作画,教书育人。之于中国画的现状,郭教授始终旗帜鲜明的认为,中国画应该“回归中国”。《面对董其昌我们该想些什么》一文作于2006年,当时,复兴中华文化的声音渐起,而郭教授则以观董其昌作品的一次机会,直抒胸臆,为中国书画的复兴乃至于中华文化的复兴疾呼。


董其昌诗意图  2011年作


画禅室小景  2005年作

今日的中国画少了“书法”

       书画同源,古人有“直从书法演画法”之说。但我们今日的中国画中书法的缺位已成事实。看董思翁的作品,单那字已高山耸立了,几百年来,单论书法造诣,有几人可与之比肩?

       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相当一批作品是思翁临的帖,他临米芾、临颜、临《淳化阁帖》、临宋四家……董氏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学钟、王、虞、褚诸家。此次展出的临《淳化阁帖》题曰:“壬申正月上元前一日,董其昌临”、“泊舟清江浦临”……“舟次新庄临”、“舟行清源驿临”……查年表,此年董思翁七十八岁!不说别的,以他七十八岁的高龄,仍在舟行之中,反复临帖,此种精神我们今天几人能有?


驰骋归来  2014年作

       行文至此,我想,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我们的祖宗为我们留下的那可以独步世界画坛“中国画”,丢掉了中国的“文”、丢掉了中国的书法之后,还剩下什么?

       上世纪末那场关于中国画前途的论争,最后张仃先生说“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在中国的国土上,对着自己的同胞(并非八国联军的入侵者)说,那是我们的“底线”,为何有自己的“同胞”连这底线也要丢掉?呜呼!我们怎么了?我们的国人怎么了?我们的国画怎么了?


(···未完待续···)


丙戌年(2006年)一月十一日于深圳木石山房灯下

发表于《国画家》杂志(2008年第一期


郭西元

     

      丙戌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被誉为『原生态的文人画家』。

     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四十余部、论文集五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郭西元画集》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教学片《郭西元大写意花鸟画技法》。

     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六十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二零一七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由深圳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品全部由深圳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