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历年如是说
洋历年如是说
前言
听说春节“申遗”成功,心里五味杂陈。昨天转发一个视频,那是和我同样五味杂陈者。
今找出我十四年前发在中国书画报上的一文《洋历年如是说》,当时感慨中国人把自己的历法丢了,认西历为公历的无知。那时我列举中国历法的智慧,感叹“可惜智慧是不能遗传的,难怪有些中国人戴个小红帽……”
十四年后之今日,我们自己竟然在庆祝把自己的中国年改为春节“申遗成功”了!
呜呼!我说不出话,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把十四年前的文章发出来大家看看吧!!
四季平安图 2012年作
洋历年到了,大家互致问候,有朋友发一短信“洋历年也要问候,中国人怎么这么累?”嗨,有意思!想想中国人自己的“年”,被叫作了“春节”,心里不大是滋味,今年我印台历、日历记事本,把“节令”改了:“公历”改为“西历”、“农历”改为“中历”、“春节”改为“新年”、洋节大多没有排,给自己和朋友们多一点“中国”的感觉。
洋历(有叫阳历、西历)的历史两千零一十年,而我们那个被叫做“农历”的历法,夏、商时就有,(所以也叫夏历),那年分可久远了去了,一下子提前了两千多年,是那个“洋历”的两倍。那历法的“科学”劲儿也让人惊叹:有一年我在山东,夜晚回,地上一片白茫茫露水,问时,道:“今日白露”!天哪,太神奇了!我半晌说不出话来,记起“露从今夜白”句,似乎那夜才知道杜少陵的厉害;
读“清明时节雨纷纷”,以前也只觉得“雨纷纷”而已,这几年关注天气,原来“清明”这天,全国竟大部分地区“阴雨”,真神了!正是古谚说的“清明难得晴”,你再注意“谷雨”,全国那天竟大部分地区“晴到多云”,正是----“谷雨难得阴”!我真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怎么会有这样的智慧,在四五千年前就破解了上天的“密码”,知道哪天晴、哪天雨、哪天露转白......智慧啊!
可能智慧是不能遗传的,要不,咱中国人的后代就不会戴着个红帽子装作“某某老人”,得意的在街上傻晃悠了......
我们习惯于以“洋”为“公”,咱们自己那些事却忘了,那个“圣诞”是人家基督徒的,我们热乎的什么似的,要说“诞”还有佛教的“佛诞”、道教的“老子诞”、儒家的“孔子诞”......这“释道儒”三家跟中华文化关系比基督可大多了。
韩国人有意思,把“端午节”搞成是他们的文化遗产,最近听说经他们“考证”,咱们中国的明太祖也成了韩国人,想想感到好玩,他们是什么心态呢,不择手段地力图把他们的历史搞久远点......而有些咱们中国的同胞,染黄了自己的头发,名字也“安娜、丽莎”了才觉得够“派”!
这中国的年号,幸亏还有书画家们在坚持用着,他们还喜欢在作品上题上个“庚寅、辛卯”的,大家还觉得这样有些“文化”味,使这点“香火”得以延续,不然或许已经进入博物馆了。
庚寅年(2010年)腊月郭西元于深圳
郭西元
丙戌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师从于刘海粟、陈大羽先生,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被誉为『原生态的文人画家』。
出版个人专集十余种四十余部、论文集五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郭西元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郭西元画集》等;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教学片《郭西元大写意花鸟画技法》。
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六十余次,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专业机构收藏。二零一七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由深圳市文化发展基金支持,展品全部由深圳美术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