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与设计美学(二)
笔:笔制之要求,选料、用毛讲究,以硬、软分羊毫、狼毫,再自优劣而分何处之羊,羊何处之毛;何处之狼,狼何处之毛。比如狼毫之上佳者,用黄鼠狼尾之毛,因为稀而贵,狼尾之毛仅用于狼毫笔之笔锋处,周以其他毛代之。笔竿也是不能马虎的,有竹、牙、木、瓷、角之分。除制作精工之外,刻字又有考究,制笔名厂的刻字师们,必要的基本功是写得一手好书法,或楷或行。我去苏州笔厂参观,只见刻字师傅手转笔竿、刀落竿上,只听得嚓嚓之声,一行精致绝伦的小楷刻就,不能不令人叫绝。刻工之外,笔的名字也要讲究,“墨海腾蛟”、“妙笔生花”、“白鹤展翅”、“古竹生辉”、“金不换”、“玉兰蕊”……笔制也或“斗”或“提”或长锋或短锋,内中美感,不由你不折服。
墨:以材料论,墨分漆、烟二制。本来墨即一黑色块状,加之墨要在墨池(砚台)上研磨,研磨而见短。但实际上绝非简单之事。墨之制作工艺不说,单就形制而言,或锭、(条状)、或柱(圆形状)或四面、六面、八面或币(钱币状)或刀(刀状),或单一或“系列”,不一而足。而墨又有收藏类,形制和工艺均更讲究,加以锦盒,古色古香,可传之久远。名称也如笔一样,十分考究,我存有几锭旧墨,精制的“黄山松烟”,墨长条状,正面印金字“黄山松烟”,背面以篆书金字两行,上书“仿南唐李氏采青松烟和蛟龙角胶按十万杵法制”侧凸文刻上“徽州胡开文制”款。这些文字,以及文字的书法之妙,落款之严格叹为观止。另一条状墨,正面金字“悔道人选烟”,背面篆字“药倦斋著作”,制作之精良,真让人不舍得去磨!说明当是时,中国书画家们对文房用品设计要求之严之高,就墨身设计制作,本身又集书画、形制之美感于一身,就名称,也不象现代有人“构图××号”,那样给人一种快餐式或匆匆而就不太负责任之感。
台湾出一本《中华文化瑰宝》,上见故宫藏明代“百子图”墨,图形上有百子图浮雕,刻工精细而生动,墨保存完好,实在让人不可思议,一种文房用品,而且是“易耗品”,我们的祖先竟如此精心设计,精心制作,不能不另令今日之画家、设计师叹为观止!
纸:纸以安徽宣纸为上品,其他的均不及。因当地产制纸之树皮,加上山溪之水,手工制作,世间制纸,无一可替代。日本及台湾等地均有类似宣纸的手工制纸,但均不合用。今年在美国,旧金山硅谷的几友人求我书画,他们在旧金山购回纸笔,一试,我直摇头,笔尚可用,纸则实无法用。一看包装上印有“高级书画用纸”,看产地:“台湾……”,纸系机制,基本不吸水,白报纸 一般,如何用得?上书“高级书画用纸”,购买者将它买回是不错的!但一着笔便知这中间的差异何止千里。日本制纸,技术精湛,但纸浆漂白太过,所制之纸,以“月宫殿”较好,较安徽泾县宣纸,亦相差甚远。
砚:制砚历史,春秋时就有记载:“卿赠朕拓弓铁砚……”(《十六国春秋》)。砚形制可分为石、玉、陶、泥等,石制最多,石之上好者,以端州(今肇庆)、歙县为最。砚之形制之多,制作之精良,更令人惊叹。单砚之收藏书目就汗牛充栋了。就端砚而论,端石分老坑、宋坑以及麻子坑等坑,以老坑石最好,近闻老坑已挖掘殆尽(已挖至水下一百余米)坑中石又以有“眼”为上品,“眼”乃石之圆形结晶,“眼”又分“死”、“活”,中有黑点者为“活”,无则“死”;“眼”之颜色又分多种,以绿为上。我去端城,有友送一砚,l80多个眼,眼眼皆活,是端砚之上品。
美术与设计两栖的大师
中国历史上,也成就了不少既是中国书画大师,又是设计巨匠的“两栖”型艺术家,这道理很简单,美学法则是一致的。
东汉时代的张衡(公元78一公元139年)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科学家,他的浑天仪、地动仪至今立在天文台上,在参观天文台时,让你难忘的是地动仪几柱上盘曲的龙,龙嘴中衔一珠,下蹲一蛙,口张着朝向龙嘴的珠,如地动,则龙口中之珠掉下,跌人下蹲的蛙的口中。由于龙、蛙立于四角,如某角度来的地动会使某角度的珠掉下,以此测地动的方位,不说仪器的发明之难,在2000年前,单就用铜铸造的那龙、蛙的设计造型论,已可与当今的雕刻大师媲美了。这个张衡,又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历代名画记》记载他画下浦城县怪兽骇神的故事。这样,他设计地动仪上的龙、蛙之形的惟妙惟肖就不难理解了。他又是文学家,写成脍炙人口的《二京赋》。当然,中国古代,画工居“百工”类、在技艺人等级之末。而张衡的历史地位不同,他“通五经、 六艺”兼通道与器,官至侍中、河间相。
唐代的大画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中国传世名画》中有这样的记载:“阎立本(公元?一公元
673年)雍州万年人,唐初最有代表性的官廷画家。其父阎毗曾为官于隋朝,因在建筑及造型艺术方面的才能而深得朝廷重用,北周武帝十分赏识他,并将公主许配他为妻。其间阎立德在唐初任工部尚书,阎立本本人也曾任工部尚书,右相及中书令。立德、立本兄弟二人一同主持唐初帝后陵墓建设,太宗昭陵前的著名浮雕六骏便是他们制作的。立德主要从事建筑、桥梁、战船等的设计,而立本则是以绘画名盛于唐。阎立本的绘画师承隋代郑法士、展子虔等人,特别擅长“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和肖像画。有记载的作品有《秦府十八学士图》、《异国来朝图》等,可惜已无存,现只有《步辇图》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历代帝王图》存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阎立本在画史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学画的人也几乎无人不知他的《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但他主持设计帝王陵寝却不大为人注意。习画的人,大多知昭陵六骏浮雕,有记载,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历次战争中立过战功的爱马,他们是“飒露紫”、“拳毛狐”、。“白蹄鸟”、“特勒骠”、“青骓”和“化伐赤”。“飒露紫”和“拳毛狐”两块浮雕今存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而其余四块存陕西省博物馆。浮雕172×204厘米左右,唯费城大学的飒露紫刻一人物,系功臣丘行恭,作拔箭状,表现其年迈而忠勇的神貌,十分难得。其余五骏皆仅系骏马浮雕像,或立或驰,神态各异,造型夸张,腿较短,这便于突出身体的健硕及马的动势,是雕刻史上的佳作。就陵墓工程而论,昭陵也是国家级重大题材的环境设计工程。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设计师、雕塑师、科学家等均地位不高。在历史书中,科学家和算命先生同归于“方术”、“方技”类,天文、历法、数学同归于“畴人”,而设计师、雕刻家之为工匠,入“百工”列。地位几在最低层。
墨:以材料论,墨分漆、烟二制。本来墨即一黑色块状,加之墨要在墨池(砚台)上研磨,研磨而见短。但实际上绝非简单之事。墨之制作工艺不说,单就形制而言,或锭、(条状)、或柱(圆形状)或四面、六面、八面或币(钱币状)或刀(刀状),或单一或“系列”,不一而足。而墨又有收藏类,形制和工艺均更讲究,加以锦盒,古色古香,可传之久远。名称也如笔一样,十分考究,我存有几锭旧墨,精制的“黄山松烟”,墨长条状,正面印金字“黄山松烟”,背面以篆书金字两行,上书“仿南唐李氏采青松烟和蛟龙角胶按十万杵法制”侧凸文刻上“徽州胡开文制”款。这些文字,以及文字的书法之妙,落款之严格叹为观止。另一条状墨,正面金字“悔道人选烟”,背面篆字“药倦斋著作”,制作之精良,真让人不舍得去磨!说明当是时,中国书画家们对文房用品设计要求之严之高,就墨身设计制作,本身又集书画、形制之美感于一身,就名称,也不象现代有人“构图××号”,那样给人一种快餐式或匆匆而就不太负责任之感。
台湾出一本《中华文化瑰宝》,上见故宫藏明代“百子图”墨,图形上有百子图浮雕,刻工精细而生动,墨保存完好,实在让人不可思议,一种文房用品,而且是“易耗品”,我们的祖先竟如此精心设计,精心制作,不能不另令今日之画家、设计师叹为观止!
纸:纸以安徽宣纸为上品,其他的均不及。因当地产制纸之树皮,加上山溪之水,手工制作,世间制纸,无一可替代。日本及台湾等地均有类似宣纸的手工制纸,但均不合用。今年在美国,旧金山硅谷的几友人求我书画,他们在旧金山购回纸笔,一试,我直摇头,笔尚可用,纸则实无法用。一看包装上印有“高级书画用纸”,看产地:“台湾……”,纸系机制,基本不吸水,白报纸 一般,如何用得?上书“高级书画用纸”,购买者将它买回是不错的!但一着笔便知这中间的差异何止千里。日本制纸,技术精湛,但纸浆漂白太过,所制之纸,以“月宫殿”较好,较安徽泾县宣纸,亦相差甚远。
砚:制砚历史,春秋时就有记载:“卿赠朕拓弓铁砚……”(《十六国春秋》)。砚形制可分为石、玉、陶、泥等,石制最多,石之上好者,以端州(今肇庆)、歙县为最。砚之形制之多,制作之精良,更令人惊叹。单砚之收藏书目就汗牛充栋了。就端砚而论,端石分老坑、宋坑以及麻子坑等坑,以老坑石最好,近闻老坑已挖掘殆尽(已挖至水下一百余米)坑中石又以有“眼”为上品,“眼”乃石之圆形结晶,“眼”又分“死”、“活”,中有黑点者为“活”,无则“死”;“眼”之颜色又分多种,以绿为上。我去端城,有友送一砚,l80多个眼,眼眼皆活,是端砚之上品。
美术与设计两栖的大师
中国历史上,也成就了不少既是中国书画大师,又是设计巨匠的“两栖”型艺术家,这道理很简单,美学法则是一致的。
东汉时代的张衡(公元78一公元139年)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科学家,他的浑天仪、地动仪至今立在天文台上,在参观天文台时,让你难忘的是地动仪几柱上盘曲的龙,龙嘴中衔一珠,下蹲一蛙,口张着朝向龙嘴的珠,如地动,则龙口中之珠掉下,跌人下蹲的蛙的口中。由于龙、蛙立于四角,如某角度来的地动会使某角度的珠掉下,以此测地动的方位,不说仪器的发明之难,在2000年前,单就用铜铸造的那龙、蛙的设计造型论,已可与当今的雕刻大师媲美了。这个张衡,又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历代名画记》记载他画下浦城县怪兽骇神的故事。这样,他设计地动仪上的龙、蛙之形的惟妙惟肖就不难理解了。他又是文学家,写成脍炙人口的《二京赋》。当然,中国古代,画工居“百工”类、在技艺人等级之末。而张衡的历史地位不同,他“通五经、 六艺”兼通道与器,官至侍中、河间相。
唐代的大画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中国传世名画》中有这样的记载:“阎立本(公元?一公元
673年)雍州万年人,唐初最有代表性的官廷画家。其父阎毗曾为官于隋朝,因在建筑及造型艺术方面的才能而深得朝廷重用,北周武帝十分赏识他,并将公主许配他为妻。其间阎立德在唐初任工部尚书,阎立本本人也曾任工部尚书,右相及中书令。立德、立本兄弟二人一同主持唐初帝后陵墓建设,太宗昭陵前的著名浮雕六骏便是他们制作的。立德主要从事建筑、桥梁、战船等的设计,而立本则是以绘画名盛于唐。阎立本的绘画师承隋代郑法士、展子虔等人,特别擅长“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和肖像画。有记载的作品有《秦府十八学士图》、《异国来朝图》等,可惜已无存,现只有《步辇图》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历代帝王图》存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阎立本在画史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学画的人也几乎无人不知他的《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但他主持设计帝王陵寝却不大为人注意。习画的人,大多知昭陵六骏浮雕,有记载,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历次战争中立过战功的爱马,他们是“飒露紫”、“拳毛狐”、。“白蹄鸟”、“特勒骠”、“青骓”和“化伐赤”。“飒露紫”和“拳毛狐”两块浮雕今存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而其余四块存陕西省博物馆。浮雕172×204厘米左右,唯费城大学的飒露紫刻一人物,系功臣丘行恭,作拔箭状,表现其年迈而忠勇的神貌,十分难得。其余五骏皆仅系骏马浮雕像,或立或驰,神态各异,造型夸张,腿较短,这便于突出身体的健硕及马的动势,是雕刻史上的佳作。就陵墓工程而论,昭陵也是国家级重大题材的环境设计工程。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设计师、雕塑师、科学家等均地位不高。在历史书中,科学家和算命先生同归于“方术”、“方技”类,天文、历法、数学同归于“畴人”,而设计师、雕刻家之为工匠,入“百工”列。地位几在最低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