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直通车丨腹有诗书气自华——郭西元的文人画艺术
腹有诗书气自华——郭西元的文人画艺术
■ 文/王树华
近年来,在书画艺术界有一种很奇特但似乎又是很自然的现象:每当谈到文人画,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起郭西元,每每提及郭西元,人们又会立即联想到文人画,郭西元成了文人画的符号。
郭西元,1947年生于山东诸城一书香门第,196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师从刘海粟、陈大羽大师,改革开放之初赴港游学数载,之后担任深圳大学教授、文人画研究所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当代领袖群伦的文人画大家。
文人画,顾名思义,文人墨客的画。属于中国绘画大范畴中精英阶层的画,多以山水、花鸟、人物、案头清供、生活场景为内容,来抒情言志、表现时代、针砭时弊,带有文人情趣,体现文人思想,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哲学性、抒情性。近代陈衡恪先生认为文人画须具备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据考证,文人画上可追溯到汉,启蒙于唐,酝酿发展于宋元,明清达到高峰。郭西元始终坚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追古开今”,特别注重在诗、书、画、印方面下苦功夫,孜孜求索,修养益深,开创了“入古出新”的当代文人画之路,其人、其画均达到了这个高度和境界,得到画坛前贤刘海粟、陈大羽、宋文治和同道刘大为、冯远、刘勃舒、邵大箴等高度评价,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追捧,尤其在东南亚、日本可谓一纸难求。
郭西元,为人举手投足间体现着文人气质,为画笔墨交融中蕴含着文人韵味,可谓超尘脱俗、高洁不染。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释、道。儒家讲“入世”,突出一个“仁”字,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读书人“为天地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尤其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仁爱和谐。道家讲“出世”,突出一个“道”字,强调“道不远人”,要求到自然中去追求和谐,尤其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佛家讲“遁世”,突出一个“心”字,强调“以心传心”要求绕开尘世,回归自然,尤其提倡人与人自身即“人与人心”的和谐。正所谓“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养心”,这三者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在构成中国人的完美人格方面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凡了解郭西元的人都知道,他理解和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捍卫中国艺术精神为己任,在传承弘扬中国绘画特别是水墨画方面,不为“五斗米折腰”,耕耘了大半生,创造了新辉煌,做出了大贡献,处处表现出文人的家国情怀。凡读过郭西元书和文章的人都可以感知其“圣人书不敢不读,古人画不能不习”的思想基础,领悟其“兼收并蓄,以古开今”的哲学理论。凡看过郭西元画的人都可以看出其情景交融的文人情感和艺术境界,处处表现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敏锐的审美悟性、扎实的绘画功力。
近日,郭西元画了幅《著书图》,作品内容为一摞写完的稿子、一本未用的稿纸,另有一枝毛笔、一方砚台、一块黑墨,还有一杯清茶,乍一看空灵简约,再欣赏情趣盎然,细思量寓意深刻。我们平时观赏之,立刻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遇到困难和逆境,面对此画,同样会感受到“儒道兼综、显隐皆可”的释怀,得到超然和解脱……近来欣赏佳作,让我想起了宋徽宗选画家的故事。宋徽宗搞了个宫廷画院,经常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画家,命题都是让你用一句诗来作画,以此来考察作者的修养和意境。有一年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有的在山上画座庙、也有的在山间画庙的一角,林林总总,结果都被淘汰,唯一入选的是只有一座山,山中有一小溪,溪边有一小和尚打水。因为画中有寺太直白,有和尚不一定就有寺,但有和尚打水必然有寺,意境一下子就出来了。又一年出的题目是《竹锁桥边卖酒家》,最后选中的是,竹林深处飘出一面带“酒”字的小旗。又有一年出的题目是《踏花归来马蹄香》,结果选中的根本没有马也没有花,只有四只马蹄子,两只蝴蝶围着马蹄子转,说明带回了花粉香。还有一年题目是《蝴蝶梦中家万里》,入选的苏武牧羊,枕根棍子睡觉,两只蝴蝶在他头顶飞。说明苏武作为汉朝出使匈奴的使臣,虽身陷囹圄,但仍不忘使命、思念家国,仕人的骨气和情怀跃然纸上。我感觉,郭西元的画与宋徽宗选中的画一样,都是意境深远、学养深厚、功夫超群,都具备了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不设不饰的自然美……
文人画,讲究的是诗书画印兼备。郭西元在这方面不仅达到了“四项”全能和兼擅,而且功力十分深厚。我理解,所谓诗,主要是指画家的学养修为,并不是要求每一个画家都成为大诗人,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必须术业专攻,其他兼擅,样样第一是根本不可能的。郭西元著述颇丰,先后有《画家话语之中国画的气韵》、《笔墨的修炼》、《玩弄笔墨解》、《传统与临摹》、《长寿和文脉》、《归去来兮》等出版,可谓著作等身。这些涵养表现在绘画上,常常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画作题跋往往寥寥数语,似诗似书又似经,让人一目了然,而且回味无穷,这或许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然流露。所谓书,是画家对书法艺术的掌握,因为“书画同源”、互为支撑。郭西元是中国书协会员,其实也是书法家,他的书法直追“二王”,笔法随意、自然、潇洒,结构严谨、醇厚、脱俗,章法奇险、平衡、和谐,书风美轮美奂、意境超然,自成一格,许多专业书家都难以企及。郭西元以书入画,其绘画佳作都是写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所以才与众不同。郭西元的画以水墨为主,用墨、用水、用笔、用纸、用情、用意、用景恰到好处,基本功相当了得,对此专家、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郭西元对印的掌握,不仅仅是在制印、用印上,而是把功夫用在对金文、石鼓文、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研究上,从中掌握汉字的演变历史,找出汉字美学变化规律,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审美艺术精神在新时代的弘扬和发展。总之,郭西元是真正的文化人、艺术家、传道者。
我给好多艺术界名人写过书画评论,唯一没有给郭西元写,原因无他。盖因其与众不同,是大家,我不敢写;盖因其艺术成就太高,又很低调,我无从下手;盖因其名气太大,立传作评者众多,我怕写不好。今天,又想起郭西元为人治学从艺,实属“情不自禁”,遂以文记之,表达仰慕敬重之情,祝愿先生人“书”俱老,成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