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走进西元>今日七夕丨微赏郭西元诗词之《生查子》七夕吟

今日七夕丨微赏郭西元诗词之《生查子》七夕吟



生查子


七夕吟


殘暑收,

暮雲吐,

難寫銀河賦。

今日嘆牛郎,

誰識仙源路。


狂酒歌,

人醉處,

花落秋無度。

長笛莫頻吹,

虚幻随波去。



《风细柳斜斜》 2013年作



殘暑收

暮雲吐

難寫銀河賦






《春雨江南》2019年作



今日嘆牛郎

誰識仙源路






《仕女图》 2010年作



狂酒歌

人醉處

花落秋無度






《水云酣》 2018年作



長笛莫頻吹

虚幻随波去







今日七夕

古人是怎么看待七夕的?

他们是怎么过的?

七夕的由来难道真是牛郎织女吗?

得到的答案是:原来这才是古人的七夕!


       七夕最早是人们祭拜七姐的节日,故而又称七巧节、七姐节、七姐诞等。据说,七姐(织女星)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可以说七夕最早是源于人们对自然、时间和数字的崇拜。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所体现了。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


         在西汉时期,乞巧,是七姐诞(七月七)的一项习俗,穿着新衣的少女们从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生查子

七夕吟

平水韵,仄聲六御


殘暑收,

平仄平


暮雲吐,

仄平仄


難寫銀河賦。

平仄平平仄


今日嘆牛郎,

平仄仄平平


誰識仙源路。

平仄平平仄


狂酒歌,

平仄平


人醉處,

平仄仄


花落秋無度。

平仄平平仄


長笛莫頻吹,

仄仄仄平平


虚幻随波去。

平仄平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