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砚边拾趣(二)
- 海粟施水 一次刘海粟老讲课,说到画要画毛,画面不能画得太干净。他见在座的不太明了,便举了一个例子,说一年他去日本,和日本画家合作一画,日本几画家先画了松树、石头之类,待他画时,画面已满...
- 砚边拾趣(一)
- 画被“吃掉了”80年左右,江苏举办省画展,开幕式陈大羽老师未去。晚上我们几个同学去陈大羽老师处,自然说到画展的事,说画展中第一幅是刘海粟老的荷花,第二幅便是大羽老师的。同学们说时,略带得意,因为...
- 中国书法之美(五)
- 9.“我用我法”石涛石涛即道济和尚,作为明室遗民,虽亦有牢骚,但不象“八大”那样强烈地“哭笑不得”,明亡不久便出山写迎接康熙南巡的接驾诗了。石涛以画名世,又著有大量画论,有《石涛画语...
- 中国书法之美(四)
- 明代董其昌评米字曰:“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惟米痴能知其趣耳。”(《画禅室随笔》)4.称雄一世的赵子昂赵子昂(1256—1322),号松雪道人,出身宋朝宗室,擅书画。陶宗仪...
- 中国书法之美(三)
- 2.颜真卿 唐代楷书书家有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褚遂良等,各领风骚。颜书雄强、刚健、浑厚、饱满、大方。他将横划有意写细,点、竖、撇、捺有意写粗,对称之竖向内环抱,使文字内聚合而守势。...
- 中国书法之美(二)
- 汉代的书法美学1.崔瑗的草书美学东汉时的大书法家崔瑗,擅隶书、草书,与老师杜度并称“杜、崔”。他的著名的书论《草书势》,在书法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崔瑗说:“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
- 中国书法之美(一)
- 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是近百年的事,清光绪已亥年秋(1889年),团练大臣王懿荣在中药铺买回“龙骨”,发现骨上刻有线条组成的符号,若字,即派人重金收购带字的“龙骨”,得l500余片,这就是甲骨文的...
- 中国书法的美学精神(二)
- 试问,这是在论笔吗?这是在论人,论人心之美。书论中有专门研究线条美,日折杈股,日屋漏痕,日锥划沙,赞笔之沉日:“人木三分”。这些比喻,言尽书法线条之妙,道出书法艺术的高深境界。古书论...
- 中国书法的美学精神(一)
- 谈到抽象绘画,人们会想起西方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现代派诸家,但我想问诸君,你想到过书法吗?试问,假如一个外国人,一个不认识中文字的人,他也会被书法的流畅的线条感动,这是为什么?可以说就平面绘画而...
- 中国书画与设计美学(三)
- 《礼记、王制》中有如下描述:“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并规定该人等“出乡不与士齿”。这些人等地位卑微,以至于出乡不能和“士”平起平坐。这样,在历史记载中,我们很难找到关于...